很久沒看過這麼厚的小說,以《血色童話》之所以吸引我,主要是因為書背後的兩句話。
第一句是:
「奧斯卡,如果我不是女孩,你還會喜歡我嗎?」
第二句是:
「與其說《血色童話》是一本恐怖小說,不如說它是一本以鬼魅和血腥包裝的純愛小說。」
若說震撼,第一句無疑比第二句更撼動我,但這兩句話都直截了當的告訴讀者,這本書所描述的,是在禁忌中的愛。在眾多的愛慾之中,不惜犯禁也要實行的愛,是瘋狂的,是常人難以理解的,但同時卻是最真實的。這樣說或許會令人心寒,不過這不真是事實嗎?所謂扭曲的愛,其實真的是最源於本能的愛,而本能,是不會說謊的。
男主角奧斯卡,女主角依萊,前者是被受欺凌的普通學生,而後者是活著二百年,一直孤獨的吸血鬼,二人同是寂寞的靈魂,這樣的二人會互相吸引、互相接受似是理所當然,但一個是人,另一個是非人,這種跨越種族的愛已經令常人側目;更甚的是,女主角依萊實則非為女性,但同時亦非男性,在這種曖昧的性別之下,二人的愛情更是令人難以接受。不過,他們依然愛著對方,即使知道不會被常人接受,但他們也繼續去愛。
這讓我想到電腦遊戲「沙耶之歌」,同樣是距越種族,亦是跨越性別(沙耶的正體實在很難說是女性吧)的禁忌之愛;然而就和《血色童話》一樣,越接近禁忌,其實真的越接近純愛。沒有計算,也沒有心機,就只是愛著對方,在現今社會聽著還真的可笑,不過這才顯得珍貴。
《血色童話》好看之處,並非只有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,配角的支線也鋪排得相當精彩,而且更是和主線緊密相扣。哈肯對伊萊執著近於瘋狂的愛,固然也是純愛之一 (雖然因他的性癖好,這種純愛更難令人接受);而書中另一對深深相愛的戀人,薇吉妮雅和雷基,因為一次衝動的話語,而讓愛人變成吸血鬼的悲劇,最終沒有喜劇收場,在訴說二人愛意之後,薇吉妮雅毅然迎向陽光,這一幕真的震懾人心。只要活著,便可以和愛人共渡餘生,她卻選擇自滅一途,當中的內心糾結不言而喻——要共渡餘生,便要活著,但活著,便要成為怪物,和愛人完全不同的怪物。
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吸血鬼類的作品,並非因為他們都很美型(雖然不能否認,絕大部分的吸血鬼都是美型的),而是因為吸血鬼那種孤獨。在我的心中,所謂的「永生」,絕對是一種懲罰,因為永生即代表沒有終結。活著,是迎接死亡,這種說法固然極端,但沒有終點的起跑,誰能夠撐下去?吸血鬼就是近乎這種狀態,在沒有外力的影響下,他們不會死,但他們身邊的人卻逐一死去,而最婉惜的是,人心是會變的,即使身邊有同為吸血鬼的同伴,誰能夠一直伴隨下去?是要有時限的相聚,還是永續的無言?無限的孤寂,就是吸血鬼。
所以偶爾吸血鬼遇上了愛情,他們都會全情陷入其中的,即使知道那只是曇花一現,他們也無怨無悔。
《血色童話》,真的值得推薦給所有喜歡吸血鬼故事的讀者;而即使你不喜歡吸血鬼故事,也值得一看。
“Let the Right One In.”
在傳統的吸血鬼傳說中,吸血鬼在進入室內之前,必須得到主人的同意。這種同意,既是一種允許,也是一種承諾。在現今凡事需要白紙黑字的社會下,或許我們多少都忘記了,甚麼才是最重要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